English

付小健:给观众一个农村片的新感觉

1998-06-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春利 我有话说

一提农村影片,人们很自然地会与“土味儿”联系在一起,更有许多观众脑子里满是某些农村片里贫困、落后、愚昧的农民形象。那么农村片应该是什么样子?《惹事生非》的女导演付小健认为:农村片不应该只表现农村生活中落后、迂腐的角落,而应该关注广泛的农村生活,尤其是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就需要编导们走下去,亲身感受新时代的新农村,而不是凭空杜撰一个没有时代、没有背景,只有贫困和蛮荒的农村。

谈起农村题材新片《惹事生非》的拍摄,付小健介绍说,《惹事生非》的剧本源于张继的一篇仅两千字的小说《村长与鱼》,通过一件小事表现了廉洁的基层干部形象。当时只能从文字中感受到喜剧的成分,至于农村的氛围、习俗等,却难以在这短短的文字里找到。于是,她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编剧一起开始了对陕西农村长达几个月的考察。付小健说:“我在下农村之前对农村的概念也仅仅是从电影、电视剧和小说中得来的,我虽然不相信农村全是落后的东西,但是羊肠小道、牛羊成群、土布花袄的印象却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可是一到农村,看到村办的合资企业,农民的别墅、洋楼,姑娘们的发式,我惊诧了,发现自己是多么地不了解农村。”付小健坦言,刚开始她还真乱了方寸,不知道如何拍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片,后来她终于从固有的农村特色里找到了灵感。付小健解释说,“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农村影片里地头、田间悬挂的高音喇叭相同,现在农村高音喇叭的景观还在,只是喇叭里广播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我发现农民的广播站里播送出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本村的好人好事、庄稼长势,也有国家大事甚至于世界大事,还有我们城里人常听的中外流行音乐。”对大喇叭的新发现给付小健的创作带来了转机,付小健在影片里围绕着大喇叭设计了许多生动的小细节。比如:村里的小伙子把一张CD放进了广播站,CD中传出了逼真的雷声,保护辣椒地心切的村长赶忙带领大家抢盖辣椒,等浑身是汗的村长明白过来,找小淘气算帐时,大雨却戏剧般地从天而降,产生了喜剧的错位效果。又如广播站里播放的流行音乐,让孩子和小狗一起跳舞,都是一些让人感到轻松、幽默的细节。付小健说:“如今的农民崇尚文化,追赶新潮,虽然他们不一定说得出太多的道理,但他们也渐渐能理解许多文化品位较高的东西了。他们也是紧跟着时代节拍的人。”

电影《惹事生非》讲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村长的家门口挂了一只鳖,这意味着什么?是骂人还是问候?由此引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村长形象。评论家们说:《惹事生非》采用了城市化的电影包装,对此,付小健认为,这将是新时期农村片的一个特色。她说,如今许多城里人到农村承包荒山、开粮店、办课堂,农村人到城里的就更多了,事实上,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也正在日趋融合,在价值观和生活观上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给影视创作者们带来了新的课题,她自己便是这个新课题的实验者。那么这样的实验是否成功呢?当付小健带着从农村生活里炼制的影片回到农民当中时,她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大喇叭每天播放着影片的广告,十里八村的农民聚集在银白色的幕布下,他们和电影里的角色一起叹息,一起流泪,一起欢呼,剧中的演员也受到热烈欢迎。付小健激动地说:“如果说农村片得到农民的认可让我大受鼓舞,那么大学生们对影片的厚爱更令我激动不已。”付小健提到影片在陕西大学校园里产生的轰动时感慨万端。她说:“我当时真的很害怕,害怕大学生起哄、不屑一顾,可是我错了,他们对这部影片报以了热情,还展开了讨论。”

如今,《惹事生非》获得了华表奖的最佳故事片奖,获得了评论界、新闻界的好评,然而付小健的一颗悬着的心还没有放下来,她说:“下一步就是面对市场了,我希望广大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喜欢这部电影,这才会让我觉得对得起国家几百万的投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